总经理:许敬东
电 话:0372-5039882
15837262227
现货部:0372-3992777
0372-3992888
传 真:0372-3910777
财务部:0372-3992277
传 真:0372-3995577
|
|
| 2011年1月25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林青在新闻发布会上,就2010年度安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一、2010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去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面临重重困难、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方法举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困难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顺利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00亿元,增长12.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支出141.4亿元,分别增长17.9%和16.2%。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量。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2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实现利润180亿元,增长32%。11家企业入围河南省工业百强企业。三是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334万吨,连续8年丰产丰收。滑县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八连冠。四是三大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0亿元,增长20%;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增长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8.9%。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59.6%。五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增长7%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紧紧抓住市场开拓、投资拉动等关键环节,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方法举措,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是着力扩大投资。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审联批联办制度,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双百工程行动计划”。全市119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9.8亿元。利源焦化200万吨捣固焦、三丰铜业10万吨超薄铜板带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积极促进消费。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保持热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银企对接和融资力度,全年新增贷款和直接融资突破150亿元。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和土地管理,有效保障生产要素供给。积极服务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正确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积极培育竞争新优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和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切实抓好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展馆和基础设施建设,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2家。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入选“2010中原十佳活力产业集聚区”。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力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安钢120万吨球团、冷轧薄板、三号高炉,安彩光伏玻璃,安化2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加快建设。新能光伏、凤凰光伏、凯瑞数码等企业快速成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太阳能光伏研发基地落户我市。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安阳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功举办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高层论坛。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4.5万吨和9.8万吨以下。 (三)着力夯实农业基础。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兴农行动计划”,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六个农业发展改革引领试验区全面启动。新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8个,新增亩均效益3500元以上高效农业面积16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建扩建龙头企业25家。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1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全部启动,94个新农村社区开工建设。新建大中型沼气池75座,新增沼气用户3.1万户。解决了3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6万人。新修硬化农村公路501公里。完成9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现4.4万农村人口脱贫。南水北调安阳段进展顺利,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竣工,5大灌区技改工程全面完成,连续17年夺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成功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 (四)坚持不懈统筹城乡发展。 通过大力实施“城建三年计划”,一大批城建重点项目相继完工并交付使用,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规模持续扩张。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国家暗访。安阳新区、安西循环经济区加快建设。京港澳高速安阳段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石武高铁安阳段、晋豫鲁铁路通道安阳段相继开工。豫北支线机场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和河南省发改委计划,安阳陆路港综合服务中心、邯郸机场安阳航站楼挂牌成立。目前,高速、铁路“双十字”的交通构架已经形成,安阳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互相衔接、立体交叉的区域性现代交通枢纽城市。 (五)扎实有效抓好文化旅游。 深入实施“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行动计划”,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一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殷墟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曹操高陵入选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博物馆、三杨庄汉代遗址展厅积极推进。市古籍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市文化投资公司成功组建。市图书馆顺利晋升国家一级图书馆。成功举办2010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安阳杯”第四届黄河戏剧节、“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二是旅游业持续繁荣。殷墟顺利晋升5A级景区,红旗渠、马氏庄园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备选名录。内黄森林公园、龙泉生态公园、宝泰盈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安阳林滤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荣获“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称号。预计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88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4亿元。三是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华强建国酒店正式开业,安阳迎宾馆加快建设。沃尔玛盛装开业,安阳国际商贸城、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等商贸物流项目进展顺利。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落户安阳,广发证券挂牌营业。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改革开放作为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带动全局,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基本完成40户企业改革任务。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14处煤矿全部与省骨干煤炭企业签订正式协议。顺成煤焦、林州重机先后上市。文化体制、集体林权制度、警务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都取得了新成绩。另一方面,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一举应多变”的关键举措,围绕支柱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五百招商行动”、“会战长三角、集中大招商”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与华强、大唐、万向等17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首钢、中建材、华润等央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成功引进BD—R蓝光生产基地等亿元以上项目144个。预计全年引进域外资金345.6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26.6%。 (七)强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筹措资金40多亿元,“十项民生工程”85个项目如期完成,实现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一是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完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初步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二是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大幅上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49.73元,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和农村五保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6.4万平方米3109套、廉租住房26万平方米52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4万平方米650套,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保障性住房服务大厅。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职教攻坚计划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宫、会展体育中心加快实施,市邮件处理中心顺利奠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做好“放心早餐工程”,成功举办全国早餐企业年会。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应该说,2010年我市在罕见的挑战和困难面前,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克难攻坚、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钢铁、有色、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仍占相当一部分比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县域经济。缺乏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反差较大,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提升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双重压力。四是城建项目有的推进缓慢,征地、拆迁、融资压力增大。五是一些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还不适应形势需要,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统筹运作、执行落实能力不强,工作推动不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最近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2011年我市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城市建设支撑、交通运输支撑、软实力支撑,着力扩大需求,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深化改革,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综合实力领先城市和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新增城镇就业 6.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今年市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一是着力扩大需求,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需求规模,优化需求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实施“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实施“加快中心城区发展行动计划”,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五是强力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创新,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六是全面提升开放水平,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变、促发展。七是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发展软实力。积极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计划”,着力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八是突出抓好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创新社会管理,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
总经理:许敬东 15837262227 现货部;0372-3992777 财务部:0372-3992277 传 真:0372--3910777
河南双瑞钢铁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